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玉米吗?医生解析:这8种食物更稳血糖
一听说“糖尿病”,不少人脑子里立马浮现一长串“忌口清单”:米饭别吃、面条少吃、水果挑着吃,连玉米都被踢出了“健康圈”。有位退休大叔在菜市场前犹豫了半天,一边看着黄澄澄的玉米流口水,一边又嘟囔:“我这糖尿病,玉米是不是升糖太快,不能吃?”摊主大姐听了热情地劝:“
一听说“糖尿病”,不少人脑子里立马浮现一长串“忌口清单”:米饭别吃、面条少吃、水果挑着吃,连玉米都被踢出了“健康圈”。有位退休大叔在菜市场前犹豫了半天,一边看着黄澄澄的玉米流口水,一边又嘟囔:“我这糖尿病,玉米是不是升糖太快,不能吃?”摊主大姐听了热情地劝:“
糖尿病相关的谣言泛滥,许多患者缺乏专业知识难以鉴别。上期,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其中常见的10个(见推文:),本期继续为大家科普~
江苏一家康复门诊,医生盯着体检报告,眼睛瞪得像发现了新大陆。报告的主人是个中年大姐,生活规律得像闹钟,没啥大病,唯一特别的习惯是每天静坐冥想20分钟。她的血压和心率数据稳得让人羡慕,医生忍不住想:这冥想到底有啥魔力?
丝瓜,在大多数人的餐桌上,常常是一个“配角”。有人觉得它太寡淡,有人觉得它不抗饿,还有人干脆认为它就是“水做的蔬菜”,除了清热、润燥,没什么营养价值。
8月11日起,广东省中医院携手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连续5天,16场肾病专科直播,专治各种“肝”着急!
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山竹?很多人听了这句话心里一惊:“山竹不是水果皇后吗?不是‘降火’的吗?怎么也被点名了?”但我必须坦白说一句,山竹这口“甜蜜的诱惑”,对血糖控制来说,真的不友好。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和肝硬化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每年分别造成全球500万人和120万人死亡。在中国,无论是肝硬化还是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处于全球中上水平。临床上,肝硬化合并血糖升高的患者十分常见。由于肝硬化的
身边那个“老糖友”最近总是疲惫、消瘦、总请假去医院?去年还能一起打牌、跳广场舞,今年却突然住进了ICU?不是吓人,糖尿病,这个“慢性拖字诀”,正悄悄吞噬着无数人的生命。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ESKD)的主要病因。随着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DKD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尽管近年来在西药干预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在早期诊断、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问题依然严峻。本期《国际糖尿病
人一旦被贴上“糖尿病”三个字的标签,生活就像被突然拐了个弯。这个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它不是当天就要命的急病,却像脚底的钉子,走一步扎一下,天天提醒你:别忘了我在。
每当我跟随教授一起查房,总是庆幸都能获得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医学见解。这次,一位患者的情况尤其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最初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但在经历了其他疾病的相关治疗之后,出人意料地转变成了1型糖尿病。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它却极大地丰富了我对糖尿病分型多样性和糖
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S)2024年度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大陆14.9%的终末期肾病(ESRD)归因于糖尿病[1]。虽然肾脏疾病未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过早死亡的前五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但USRDS估计到2040年肾脏疾病将成为第五大原因。上述报告数据表明,
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的灵魂。不管是白粥、炒饭,还是热腾腾的米饭盖浇菜,几乎家家户户天天离不开。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米饭却成了一道“甜蜜的负担”。一碗白米饭下肚,血糖可能蹭蹭往上蹿,让人又馋又怕,常常陷入“能不能吃、吃多少、怎么吃”的忐忑中。
说到底,猝死不是高血糖的“终点”,而是一个被忽视、被轻视的结果。尤其立秋,糖尿病患者千万别被“凉快点”的错觉迷了眼。身体可不是一台空调,开关一调就能马上适应季节的变化。它更像一套复杂的机制系统,稍有偏差,就可能全面失衡。
2025年7月30日,成都誉美医院成功举办"糖尿病与慢性肾脏病管理"专题学术培训。本次会议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浩明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辞晓教授进行专题授课,医院各科室骨干医护人员参会学习,董丽红副院长全程主持。会议围绕糖尿病与慢性肾脏病诊疗前沿进展
糖尿病 成都 学术研讨会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学术研讨会 2025-08-08 08:23 3
更令人震惊的是,近期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位主播在直播中声称“每天一碗南瓜粥,血糖就能降下来!”引发了数百万次观看和大量跟风模仿。
前段时间,婆婆突然跟我说,她最近特别口渴,喝多少水都觉得不够,尤其晚上,起来上厕所的次数都数不过来。我当时就警觉了,平时她喝水是挺规律的,这么猛地增加,肯定有点不对劲。
走进超市,货架前一位大叔举着营养标签皱着眉头,小声念叨着:“碳水太高,吃了血糖要飙上天。”旁边一位阿姨推着购物车,嘴里还念念不忘:“医生说我空腹血糖又高了,啥都不敢吃了。”这种场景,几乎成了无数家庭的日常。
糖尿病,就是身体不认糖,血糖高了自己又降不下来,像是车子没刹车,在身体里乱撞。轻则累、渴、瘦、没劲,重的像眼睛、肾、心脏,全都跟着遭殃。可谁能想到,“分子胶”这玩意儿,居然能让细胞自己张嘴“吃糖”?听着像是天方夜谭,却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科研实验室的报告里。
Sana Biotechnology日前宣布,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first-in-human”临床试验结果已在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试验结果显示,在未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情况下,将该公司低免疫原性(HIP)技术改造的原代人胰岛β细胞疗法UP4